close
這個計劃被他的工作人員否決瞭,於是,采訪地點變成瞭並無新意的東三環附近酒店,時間約在瞭上午十一點。馬天宇當天九點鐘起床,給自己烤瞭兩片面包,喝一杯咖啡,刷刷微博,處理完其他工作的他就打算出門,卻被工作人員制止,“太早啦”。
他幾乎從不晚起,也從不晚睡。沒有朋友可以晚上把他從傢裡拖出來喝幾杯,更何況,馬天宇說,“我沒什麼朋友”。
他剛給自己在北京買瞭房,兩室一廳,100多平。他不覺得自己需要一套大一點的房子,反正也不會有什麼客人,“我住不慣大房子,我覺得我hold不住”。在記者的要求下,他拿出手機給記者看瞭自己房子的照片:水泥墻面與水泥地面,暗色調,冷冷的射燈,典型的後現代工業風格。聽工作人員說,此前馬天宇租住的屋子,墻壁也是全部刷成瞭黑色。
“因為我很喜歡那種後現代風格,墻面光滑,然後裡面全都是水泥,鋼筋”,他歪著頭,睜著大眼睛對記者說。他說自己在生活裡是一個“口齒不清”的人,因此他語速不快,很努力才能把自己表達清楚。他有一張幹凈到純潔的面孔,穿著白襯衫,在酒店套房的窗邊坐著,陽光打在他身上的時候,像不諳世事的少年。
但這個白衣少年,把自己的傢佈置得像一個黑洞。
作為“盛世美顏”這個詞的現身說法,如今媒體采訪他的時候總喜歡問一個問題,“長得好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他有時候會解釋,“其實我從來不關註自己長成什麼樣”。另外一些時候,他說,“那就是看你們所有人都很醜”,說完仰頭大笑。
他知道媒體與網絡喜歡這樣的答案。而他也不是不能回答出這樣的答案。他忍不住笑瞭起來。
馬天宇是《幻城》的顏值擔當心理年齡已經有50歲在前不久拍攝的《建軍大業》裡,馬天宇演的是林彪,劉昊然演的是粟裕。林彪和粟裕是同年生人,隻是林彪月份稍小,加上生性內向羞澀,於是在片中,馬天宇不得不撲閃著大眼睛,一臉懵懂地問劉昊然,“你說什麼啊?”
劉昊然今年20未滿,而馬天宇已經30歲瞭。然而他的角色並沒有太多變化——兩年前他在《古劍奇譚》裡,演一個弟弟,兩年後的《幻城》裡,他還是演一個弟弟。他的臉是一張標準的少年之臉,純凈到似乎沒經過任何風浪,身形瘦削,可以勝任銀幕上一切弟弟的角色——可天真,也可任性,人畜無害般的無辜,但也適合闖點小禍。
與馬天宇面貌和真實年齡差異更大的是他的心理年齡,他說,“我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大20歲”。那麼,按照他自己的認知,今年他50歲。
觀眾常常會將對角色的認知轉移到演員本人身上。馬天宇迄今為止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就是《古劍奇譚》裡的方蘭生,一個沒有煩惱的富二代,每天就是嘻嘻哈哈,任性,鬧來鬧去。
真實的馬天宇,和方蘭生的經歷一點都不一樣,甚至完全是相反面。
馬天宇在《古劍奇譚》中飾演的方蘭生深入人心《幻城》導演鞠覺亮這樣評價他,“馬天宇真的很懂事,IQ和EQ都很高,做事方法會收斂,懂拿捏分寸,也許是因為他經歷過逆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他的“逆境”,粉絲用“傢破人亡,常人很難承受”去形容。
馬天宇出生在山東省德州市的農村,上有父母和兩個姐姐,與爺爺奶奶同住,這是他的傢庭構成。“皇帝疼長子,民間疼小兒”。按這個標準,馬天宇應該從小是傢裡的重點呵護對象,被寵著長大。現實卻不然。
5歲的馬天宇,給媽媽喂完藥,在媽媽身邊抱著她睡下。第二天醒來,媽媽沒動,經別人查看提醒,才知道昨晚媽媽已故去。那天是中秋節,馬天宇從此再沒過過中秋節。
父親,從媒體的報道裡看,大抵欠過一些債,酗酒、獨身躲在外,和馬天宇關系一度緊張。采訪中,馬天宇避開瞭講述與父親的恩怨,隻談自己的釋然,“我覺得這個東西我永遠再去怨他,再恨他,或者再不跟他交流,都有什麼用呢,都有什麼用,畢竟他還是我父親”。
所以母親病逝父親缺席的成長時光,馬天宇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後來出道後有段時間,爺爺聽信瞭他“被包養”的傳聞,病情加重而過世。未見馬天宇最後一面,留下他一人自責至今。
上學方面,馬天宇上到中專,因交不起三塊錢學雜費而輟學。那時候的狀況是,年邁的爺爺奶奶經濟收入實在有限。小學時馬天宇因為擅自做主,打瞭一針2元5角的疫苗而被奶奶一頓打,因為奶奶覺得他在浪費錢。也有老師,甚至同學台中有限公司成立表達替他出錢的意思,他拒絕瞭。
和他同齡的夥伴,覺得馬天宇的經歷不像一個85後,更像70後。苦,也痛。
不到16歲,馬天宇輟學。開始瞭農村少年外出打工的生活。 “我都跟人傢說我16瞭,怕人傢說我是童工。”
打燒餅、烙大餅、蒸饅頭,馬天宇拿著一個月150元的工資。
之所以來到北京,是因為一斤饅頭。初在德州打工時,老板少給瞭顧客一斤饅頭,顧客找回來理論,“當時老板以為我會向著他,沒想到我說的是‘對,就是沒給’。”馬天宇因此被老板潑瞭一身涼水。也因此,揣著25塊錢,來瞭北京。“我也沒什麼要做的,我也不知道我做什麼,所以我來瞭北京,為瞭討生活嘛。”
那時候的他不會想到,5年之後,他會因為參加選秀節目成為傢喻戶曉的明星。
賣牛羊肉、賣早點、餐廳後廚幫廚、酒吧服務員,這是馬天宇出道前,在北京“討生活”的軌跡。收入是一個月七八百。
選秀成名後,馬天宇多次在訪談節目裡被問到自己這段經歷。張丹丹《背後的故事》煽情,他在節目裡嚎啕大哭。李靜《非常靜距離》克制,調侃他“你賣早點的那片就是我混的那片啊”,馬天宇接話,“是啊,那時候我賣早點,還幻想可以遇上趙薇、謝霆鋒呢。”
從小時候到成名,當時的媒體熱衷於描述他為勵志的正面代表,用自己的努力改變瞭自己的命運。甚至說他的故事是一個傳奇。這種傳奇的發生,看似無序、卻又必然。
方蘭生這個角色和現實中的馬天宇完全相反一個高度自律的美人在酒吧當服務生的那段時間,是他命運發生轉折的關鍵時期。因為在那裡,他結識瞭一群“離這個圈子比較近的人”。他們告訴馬天宇,“你應該去當演員,去考北京電影學院”。尚沒找到自己人生和職業方向的他,接受瞭這個建議。
但他膽子極小,又最不喜歡考試的氛圍。為瞭練膽子,他的朋友陪著他跑到網吧裡,替他報名2006年的《加油!好男兒》。如同這應景的節目名字一樣,這檔節目確實開始加速馬天宇的人生變化,最終量變達到質變,實現瞭轉變。那次選秀,他獲得瞭全國第六名。
雖然比賽前,馬天宇參加瞭一次突擊培訓,但在唱歌的舞臺上他並沒有多少優勢。比賽期間,他想過退賽。“舞臺上,我也被罵過、說過、誇過”,他覺得自己去考北影應該不怕瞭。但節目組不同意他退出。因為第六名的馬天宇,還有另一個名次,“全國網絡人氣冠軍”。
站在舞臺上,他緊張、低著頭,回答問題都有些卡頓。唱歌不佳、又沒有多少其他才藝的馬天宇,卻憑借著“幹凈、純潔、陽光”的氣質,得到瞭評委和網民的喜歡。這份氣質,通過他的言行表現出來,更多的,是通過他那張臉。
這的確是一張好看到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臉。《幻城》一播,馬天宇的“盛世美顏”之名流傳更廣。“馬天宇長得好”,越來越被更多人視為陳述句。
《幻城》的扮相讓馬天宇成為盛世美顏的代言人“長得好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很多媒體采訪都會這麼問他。
“你想知道,我不告訴你”。然後馬天宇脖子向後仰著大笑。他上次回答這一題時說,“就是看你們所有人都太醜瞭”,嚇得旁邊的工作人員一哆嗦,跑上去捂他嘴都來不及。之後馬天宇也是哈哈大笑。“別看我每天說我長得好看,我就是順大傢的意思,逗大傢一樂。你要說我長得跟仙兒似的,我真不覺得。”
“真的,我不騙你。就都是他們(指經紀人等)讓我抓抓頭發,讓我打個BB霜什麼的,我說好吧。平時我都不那樣。”
“美人”美而不自戀,恰恰是大眾最欣賞美人的一點。美,是馬天宇的通行證,可若隻是美,他走不到今天。“他看上去溫溫和和,很好說話。但他性格裡有非常堅韌的部分,非常有主意”,他的朋友說。
“我覺得如果我軟弱、懦弱,沒有人會幫我。我隻能靠我自己,讓我自己變得強大”,馬天宇評價自己。
選秀結束後,馬天宇作為歌手出道。一首《該死的溫柔》,一下子讓他真正火起來瞭。滿大街地放這首歌,一場場的商演,讓他開始吃不消。一方面緣於他本就沒有多少歌唱實力的積累,“我本來就不是實力派,唱功也沒好到像王菲或汪峰那樣”。另一方面,密集不斷的工作節奏,也不是馬天宇的性格。
他試圖叫停,提出休息、學習一段時間,被當時的公司拒絕瞭。他又勉力再撐瞭一段時間,合約到期後解放瞭自己。他真的停下來瞭,選擇北京的一傢咖啡館,找一個僻靜的角落,請外教老師一節一節地給自己上課。然後還跑去學聲樂,去北京電影學院學表演。
當初中專都沒完成的他,開始自發地給自己補課。他說自己無論什麼時候,包裡都一定會帶著書。而他的書單上,是《追風箏的人》、《三杯茶》這種風格的作品。他還會看看管理類的書,因為他覺得“自己對時間的規劃還不夠合理”。最近他也有看一些育兒的書,因為他在拍真人秀《放開我北鼻》,需要和孩子打交道。“我對自己要求很高,我覺得自己還是有一些局限的東西,還是要通過書去打開自己的眼界”。
前兩天,馬天宇發瞭一條朋友圈,“媽呀,我現在已然是一個老頭的生活瞭”。每一天,馬天宇必須早起,然後給自己烤面包,抹點黃油、喝杯牛奶。然後看看報紙、書、IPAD,再刷刷微博,處理一下工作。他不熬夜,“我受不瞭熬夜。就年輕的時候熬過一兩次、跟大傢出去唱K,後來拍戲熬過一次。”
記者問他,“如果給你一段時間,讓你過放縱的生活,不早起、可以晚睡,也不充電,你會感覺如何?”
“不充電我受不瞭。不用早起,可以晚睡,這個我也不可能。我不會讓自己過上很放縱的生活”,他自嘲,“我的放縱就是頂多喝一杯,然後就醉瞭”。
馬天宇的生活高度自律。他高密度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我絕對不可能浪費我的時間”。
馬天宇憑借選秀節目《加油!好男兒》出道可以一個人去孤島生存某種方面,“弟弟”這樣的角色定位,也是馬天宇刻意尋找的。“我不太喜歡那種焦點都放在我一個人身上的角色”,他不太能解釋清楚什麼叫做“焦點都在一個人身上”,隻能舉例說明,“比如那種領導別人的角色”。這和他現實中給自己的定位類似,“現實中我也不願意成為焦點,劇組殺青瞭,一般組裡可能會準備蛋糕、花之類的東西。我每次都跟制片說,等我殺青千萬不要給我搞這些,讓我偷偷溜掉就好。每次殺青我都不喜歡這種東西,我特別不喜歡。”
劇組演員跟導演、制片人等一起吃飯時,馬天宇說自己“永遠一個人端個飯去角落裡吃。我不是不願意跟他們在一起,我隻是覺得我想吃飯,我不想跟他們聊天,我隻想自己單獨待著”。轉頭別人說馬天宇耍大牌,“我也不管,你愛怎麼著怎麼著,反正我自己吃自己的飯”。“我真的很不合群”。
拍戲間隙,馬天宇習慣性拿本書開始看,有人調侃他,“別裝瞭”,他回,“你讓我裝一會兒”。客氣又堅定,聊天結束。
《古劍奇譚》時期,某衛視曾做過一期馬天宇的片子。其中有一個場景是他和朋友在傢裡看《古劍奇譚》,字幕顯示是“馬天宇的朋友傢”。“為什麼不去你傢拍攝呢”?“我不喜歡”。事實上,他從不帶朋友去自己傢玩。
“我生活圈子裡沒有多少朋友,就是因為大傢每次叫我出來的時候,我永遠都不會出去,我永遠在傢待著。我都會說我有事情,我不想出去,我在工作什麼之類的,但是其實我都在傢,要不看IPAD,要不看書,要不跟朋友聊天、打電話、發微信之類,但我不想出去。”
在馬天宇的心裡,有一塊完整屬於自己的地盤,有一道明顯的楚河漢界,兩端是他自己和這個世界。
他的工作一結束,他的工作人員就下班瞭。他們和他的關系,很少會帶到生活裡。訂機票、吃飯,甚至交水電費,他都是自己去做。他隻要問清楚自己有幾天假期,就會消失。工作人員也不知道他去瞭哪裡,往往還是通過微博上網友的爆料才知道他身在何處。但到瞭該工作的時間,他會準時回來、出現、配合。
馬天宇說自己很不喜歡在旅行中被粉絲認出來。如果被詢問是否可以合影,他會果斷拒絕,“不好意思,這是我的私人時間”,可是他又會於心不忍,就上前拍拍他的肩膀。“你吃虧瞭呀,合影升級為握手會瞭”,記者調侃他。他則回答,“我無所謂,我就是不想合影,一合影就變成是在工作,不是我的私人時間瞭。”
他最理想的粉絲和自己的關系是,“我出唱片你就買我唱片,我拍電影你就看我電影,拍電視劇你就看我電視劇,其它就不要管我瞭”。如果粉絲為接機花費幾個小時,他會教育他們,認為他們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而面對自己的偶像王菲、鞏俐,他也如對自己的粉絲期許那樣,去做一個粉絲。“我永遠把她們當一個藝術品放在那裡,不會跟她們近距離地接觸。能講兩句就講兩句,不講最好。雖然我很喜歡她們,心裡再奔騰再奔騰,我也不會靠近”。馬天宇固執地恪守自己的粉絲心態。
“如果王菲開設公司流程、鞏俐約你參加一個飯局你會去嗎”?
“但凡有一點點讓我得以脫身的理由,我都不會去的”。大有一點“我愛你,跟你無關的意味”。距離讓馬天宇有安全感,“我就這麼兩個偶像,真的就這麼兩個偶像。”靠近可能會產生變數,偶像可能因此而破滅,那又何必呢?
我們的采訪最初是在酒店大堂進行,說到這裡時,旁邊突然坐下瞭一桌人,說話聲音很大,工作人員前去協商,希望他們聲音小一點。不料被對方以嗆聲的方式拒絕,“你們采訪憑什麼讓我小點聲,這是公共場合!”記者轉頭看馬天宇,他不氣不惱、也不尷尬。采訪繼續進行,隨後的回答裡,馬天宇放低瞭自己的聲音。
“我覺得你這樣,很適合一個人去孤島。”
“我完全沒有問題。讓我獨自生存,我覺得我會適應得很好。”
“你需要帶一個禮拜五嗎?”
“不需台中登記公司流程要吧,我覺得。”
“你確定自己一個人就可以?”
“我永遠自己一個人。”
關註馬天宇的人都知道,王菲是他的偶像對陌生永遠抱著善意與好奇馬天宇喜歡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因此他喜歡旅遊。護照沒多久就蓋滿瞭一本,朋友笑說,性子沉穩的他,隻有一段時間是焦躁不安的,那就是等護照換本的時候。
“巴黎、美國、意大利、土耳其,然後泰國”,被問及最喜歡去哪裡,馬天宇一口氣說瞭這麼多。他去旅行有自己的節奏,往往都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每次他會先算下自己有多久的時間,然後直接出發去機場,有哪些時間合適的機票,然後買瞭直接走。他從不做攻略。過瞭機場安檢之後,從網上給自己定酒店,飛行的時間剛好可以讓對方確認。
到瞭目的地,他不去景點,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他舉瞭個例子,“我去過美國那麼多次,從來沒去過紐約。有一次我正好想去瞭,到瞭紐約,我也不知道我要幹嗎。我正坐在餐廳吃著飯,看見窗外有公共巴士。我趕緊跑去問服務員這個巴士是轉大范圍還是小范圍,他告訴我是大范圍還是小范圍,我說好,司機在哪兒,我要買票。就趕緊買票,坐著巴士差不多逛瞭一個上午。之後我在紐約差不多走瞭三天,也沒打車、也沒坐地鐵。就自己來回走,看看這個城市。”
《花樣姐姐》中街頭的乞討女孩讓馬天宇很心疼旅遊之於他,不是一種休閑娛樂,而是一種生存需要,“我覺得我經歷得越多,對我演戲越有幫助。比如我三個月拍完戲,因為我這三個月在組裡面耗的能量太大瞭,包括精神上的東西太大瞭,再讓我接著進下一個組我絕對受不瞭,我就沒有東西往外釋放瞭,我隻能出去看看別人。”
有人解讀他的旅行是自我療傷,舔舐童年給他留下的傷疤。他沒否認,“我以前有過那種心理狀態。”但現在他似乎開始釋然瞭,“我覺得我也成年瞭,我該有自己的人生瞭。”交談中,馬天宇特別喜歡“釋然”這個詞,“我覺得沒什麼不可以釋然的。”
旅行中的馬天宇,也是獨行的狀態。除瞭陪伴傢人的時候。在他的信念裡,隻有對傢人好的時候,他可以妥協自己的生活方式。“今天下午六點有一趟航班,可能去泰國或者尼泊爾”,采訪中馬天宇看看手機,告訴記者。五六個傢人正在傢裡等著他告知可以出發去機場的電話。
陪傢人時,馬天宇也會陪著逛景點。但他仍在一定范圍內堅持著獨處。“住的時候我還是會給他們安排一個房間,我自己一個房間。然後如果晚上或下午沒事的時候,或他們休息的時候,我自己再出去逛”。
他拒絕親密關系,但對於偶遇的陌生人,他都有著濃厚的好奇心。到瞭國外,除瞭酒店,他也會住青旅和民舍,和萍水相逢的人聊天,“我喜歡跟陌生人聊天,瞭解他們的過去、日子、生活,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在北京,他也會對那些純粹的陌生人懷有善意,“前段時間我健身回來,看到一個黑人跟一個白人,就拿著那個地圖,很焦急的樣子”,馬天宇於是主動走過去,給他們指路,並把他們帶到公交站。
與陌生人相處的最大好處是,永遠不會有失望與傷害。出道前期,馬天宇曾被經紀團隊卷走瞭所有的錢跑路。“我當時就瘋瞭,真的是嚎啕大哭,因為大傢都是好朋友。”他難過的不是錢,“把錢拿走瞭,我雖然沒錢瞭,但自己怎麼都能挺過來。利益面前,大傢都會露出本性。但情感上我沒有辦法接受”。盡管現在馬天宇說自己已經釋然,並和他們重新成為朋友,但那種被傷害的感覺,“永遠也恢復不過來”。
“我從來不會被一些不相關的人傷害到,因為我不在乎他們,他們的殺傷力對我來說沒有關系的”,他說。
敏感的馬天宇在真人秀中是個小暖男不需要一個美化後的世界但是,在他人的描述裡,馬天宇有時候又是另外一種形象。
胡兵在《幻城》裡和馬天宇合作,拍攝第一天,找不到感覺的胡兵崩潰到要給片方退錢不拍瞭,是馬天宇和他發瞭50多條微信開導他。“他比較敏感。比如大傢都在一起,誰情緒上有一點不對他都會註意到”,馬天宇的朋友說。《花樣姐姐》裡,林志玲被當場算命,談及她的痛點——嫁人,馬天宇看見落淚的林志玲,順勢單膝跪地,被節目組字幕解釋為“求婚”。“其實我就是想安慰她。”
馬天宇在《花樣姐姐》中下跪“求婚”,讓林志玲感動落淚“雖然我可能在哈哈哈,但這些東西我都能捕捉到。”他能覺察到一個環境中所有人的情緒,比如一個剛加入團體的新人的局促與不安,在這些時候,他都會變成一個體貼的人。一次他的團隊工作人員因事情沒做好,發朋友圈自責,沒想到沒幾分鐘就收到瞭老板馬天宇的微信,“不用擔心,有哥呢,你放寬心,不是多大的事。”
這份敏感用在演戲上,是馬天宇對自己演藝之路的信心來源。“我覺得我理解能力可能高一些。導演跟我講劇本的時候,需要一個什麼鏡頭,我可能比別人敏感一些,我立馬能捕捉到導演在傳達的意思。所以我覺得我拍戲的時候,更能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
進入娛樂圈十年,馬天宇想過很多次轉行。“我用瞭十年的時間,到現在都沒有適應藝人或者明星的身份。”他的傢人也一直勸他不要在娛樂圈做瞭,因為總有很多不實的聲音。他曾想過去做醫生,但覺得自己年紀大瞭,學醫時間太久,來不及。
他願意留在娛樂圈唯一的原因是,“我喜歡演戲。”
對演戲,馬天宇其實有自己的追求和野心。他積累瞭龐大的看片量。喜歡《大紅燈籠高高掛》、《站臺》、《小武》這樣的文藝片。他說雖然為時尚早,但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演員,一個藝術傢。但讓他為瞭角色去和導演、制片人吃個飯,他又不幹。“如果娛樂圈就是要和導演、制片人吃飯,我永遠不會向這種勢力低頭”。
需要自我推薦的角色,他統統視為“不合適”。
唯獨有一個人是例外,導演賈樟柯。馬天宇很想演“小武”似的人物。面對賈樟柯,他主動瞭兩次。一次是在微博上,他給賈樟柯發瞭一條私信,毛遂自薦。另一次是在一次活動上,他走上前去,“我很喜歡你的影片,很喜歡你的書”,然後表達想合作的意願。賈樟柯回應,“如果有合適的機會”。
隻是,連馬天宇自己也覺得這屬於“可遇不可求”。
“商業片裡壞人到最後都會死掉,但文藝片裡可能不會這樣,壞人可能會一直壞且存在下去。而真實世界正是這樣的。”他舉瞭一個例子,是李揚導演的《盲山》,講的是女大學生被拐賣到瞭山裡。這部電影有兩個結局,國內公映版裡,女大學生最終在警察的幫助下,逃離瞭那個村子。而在海外公映版裡,女大學生的父親帶瞭公安來,也沒能把女兒解救出來,這個女大學生最後拿起一把菜刀朝她的“丈夫”砍瞭下去。馬天宇看的是後面這個版本,“她就是一輩子都沒跑出來,我覺得這很真實。”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當有些事情沒有辦法改變時,你就要直面它。我覺得不需要用一些手法美化它,你內心足夠強大,就可以面對一些真實的東西。”他頗為冷酷地說。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傢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